“桶装水问题”多出自于人为因素
桶装水问题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由于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另一方面确实在质量上存在问题。”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质量信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汤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饮用5天后,桶装水卫生状况急剧下降。第7天合格率只有20%,至第10天时,所有检测的桶装水菌落总数全部超标
2014年2月20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海盐的多所学校、幼儿园500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不适症状。后经查实,这是桶装水污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认为,在已有的监管制度下,“桶装水二次污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它又为何屡次出现?
全国合格率70%
“桶装水二次污染”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08年。当年3月底,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学校因桶装水污染致数百人感染甲肝。
2011年6月,安徽池州一中因桶装水污染导致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症状;2012年5月,江西南昌某高校因桶装水污染致70多名学生出现腹泻。
始于2013年5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再将桶装水质量问题推入舆论中心。
桶装水问题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由于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另一方面确实在质量上存在问题。”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质量信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汤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5年到2008年,*质检总局、卫生部、工商总局曾三次对全国桶装水质量抽查,合格率仅为62.5%、66.7%、78%。2011年,多款桶装饮用水被检出高浓度致癌物“溴酸盐”。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桶装水质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别。
2007年、2008年,北京市质监局和上海市质监局桶装水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9%和 92.9%;2013年6月,广州市工商局对桶装水的抽检合格率也达82.86%。
而吉林、辽宁两地2009年的桶装水抽检合格率仅为63%和51.7%;湖南省2010年的桶装水合格率为60%;广东2011年的桶装水合格率只达到64.7%。
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袁军对本刊记者表示:“北京桶装水质量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其他地方远远达不到。*全国而言,桶装水的平均合格率在70%左右。”
2011年6月,中国产品质量协会曾对我国桶装水行业进行过质量信用风险评估。这是距今*近的一次质量信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桶装水质量在10个信用等级中位列第四,属于中等水平,消费者仍需谨慎使用。
回料桶盛行
“大家关心水质,却常常忽视了桶的质量。其实,桶跟水质关系直接。”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长久以来,回料桶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桶的重复使用并非不可,但要控制在一定次数之内。一个水桶正常情况下可循环使用40次左右,使用周期在2到3年。
“很多厂家都是无限制重复使用,这会导致污染物聚集,污染水质。”北京市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飞虹告诉本刊记者,有些企业在回收中并不甄别,致使许多已严重污染的桶被回收入库。
桶的材质也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2003年以前,包装桶多采用PET或者PC材质。2003年后,*出台强制性政策,要求桶装水生产厂家只能使用PC材质桶。
“在成本上升、恶性竞争的压力下,用PET饮用水桶代替PC饮水桶已成潜规则。”李复兴说。
PET质地较软,容易附着可渗透的细菌、重金属等,且长期使用或者加热后会释放致癌物质,对人体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PC材质则耐热、易于清洗,可反复使用。
“黑桶”盛行更令人担忧。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将诸如医用针头、光盘类的废弃垃圾经过粉碎处理后加入制桶原料。这类垃圾材料多半安全性较差,且含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融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桶的清洗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桶的清洗要经过22道工序,内壁18道,外壁4道。此外,桶还需经过温水、碱水、消毒液、成品水的多次过滤,以保证*程度消灭水中的细菌。
不过,多数中小企业在桶的清洗上自律不严格,清洗不彻底、清洗程序不规范的情况十分常见。2014年2月25日,北京《法制晚报》曾报道大兴区一家桶装水生产企业仅用清水和抹布等简单工具清洗回收桶。
饮水机之痛
在保证桶装水质量的前提下,饮水机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因。
按照饮水机的大气压力工作原理,进水量与进空气量成正比。取水时有多少水流出,*有多少等量空气进入桶内。外部空气在进入水桶的同时,也伴随着细菌、杂质的渗入。
即使在清洁环境中,每立方米空气中也约有4000个细菌。且外部环境下细菌的活跃性强、存活率较高、繁殖速度较快,对于桶装水的污染影响更甚。
饮水机本身易形成污染的部件,一是内部的储水器,一是外部的接水口。
储水器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细菌、微生物容易附着表面,形成污染层。在水进入储水器存储的过程中,污染层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会溶于水中,造成水质变异。
另一方面,由于储水器内时常存储不同种类的桶装水,使得水源本身的污染物质在其内部沉淀、集聚,导致更严重的污染。
接水口易受污染的原因在于其长期置于空气中,利于细菌等污染物质的滞留。加之接水口与外部环境温差较大,细菌易于大量繁殖。
桶装水使用周期的长短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2012年,浙江省海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晓红曾以10台饮水机为对象,对桶装水进行长达5个多月的跟踪检测。
检测发现,饮用5天后,桶装水卫生状况急剧下降。第7天合格率只有20%,至第10天时,所有检测的桶装水菌落总数全部超标。“饮用时间越长,空气在桶内逗留的时间越长,细菌的数量也*越多。”赵飞虹说。
“桶装水对储存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湿度和温度。”袁军坦言,目前多数水站的存储环境并不理想。
二次污染可避免
“桶装水的二次污染完全可以避免。”本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二次污染多由人为因素所致。
我国目前共有4个行业标准,分别是《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和《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相关部门正计划将其整合成一个涵盖范围广的全行业通用标准。
但各地在标准执行力度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立常态的水质检测机制,定期对桶装水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水质的安全达标。
而众多二三线城市乃至基层在市场监管、水质检测方面则存在较大问题。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众多桶装水生产厂家在*标准执行上大打折扣,偷工减料。
行业研究公司中研普华向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桶装水生产企业,2000多个桶装水品牌。
“其中多数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生产资质,仅是代理生产,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中研普华市场研究员肖健说。
在桶装水的二次污染上,消费者在饮水机的使用、桶装水的选择等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专家建议:
1.定期清洗饮水机,家用饮水机每三个月清洗一次,公用饮水机每月清洗一次;
2.根据饮用人数的多少选取不同容量的桶装水,*长的饮用期不要超过15天;
3.购买桶装水时要特别注意包装桶是否晶莹透明,质感硬;
4.查看包装桶表面的标签,需标注有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标准、各类物质含量以及“QS”质量安全标识等信息。尤其是生产许可标准。
“如果各地在监管上更加严格、生产商能严格按照*标准行事,消费者在使用上更注重安全,那桶装水污染问题*能避免了。”赵飞虹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